失信与除名查询系统 |
语言选择:中文(简体)
选择您的语言
选择不同的语言,将会呈现不同的内容信息
新闻资讯
首页 新闻媒体

【证券日报】海亮集团超百亿元打造农业产业链

12月27日,海亮集团农业食品品牌明康汇首批门店在长三角多地正式开业,这标志着,布局三年的海亮农业向公众拂去了神秘面纱。在创立二十五年之后,这家以铜加工起家的公司正踌躇满志地迎接自己新时代的到来,这看起来更像是它的一场成人之礼,并且,注定“会成为一个新的里程碑。”

 

这家习惯低调隐身于业绩之后的民企,将会在接下来相当长的时间里面,被世人以放大镜反复审视:在农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,迟来者到底有没有能力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农业食品品牌?他们将如何建立一个新的行业标准?他们又将如何改变农业的现状与未来?

 

 

首个自营全产业链”

 

2013年5月,张兴平遇见冯海良,冯海良言及海亮想做全产业链并邀请其加盟,张的第一个反应是,“天方夜谭”。张兴平为原先正达公司科技院士团(当时有42位院士代表先正达近5000位科学家)中唯一一名代表蔬菜领域研究的科学家,在业内享有卓越声誉。他认为,几乎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完成自营全产业链闭环的制造。从分工角度来看,全自营产业链并非最优选择。即便以先正达、孟山都这样的跨国巨头来说,也不会选择去做自营全产业链,而通过社会化分工,掌控关键环节。输出的是品牌和管理,而非制造业。

 

全产业链好处也显而易见—一是整条产业链由一家企业控制,没有利益分割、能往下游延伸、附加值高、有利于质量控制;二是以市场和消费者为导向,上下游形成协同,各环节相互衔接,整个产业链贯通,终端消费者需求可通过市场机制反馈到处于最前端的种植/养殖环节;三是从源头到终端的每个环节可进行有效管理和掌控。各环节严格控制和全程监管,提升安全度。

 

不过在接触了几次冯海良之后,张兴平改变了自己的想法,“他很恳切”,而明康汇全产业链一旦建成,将全球成为“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自营生鲜农产品生态全产业链。”

 

张为加州大学戴维斯种子和食品中心(Seed/Food Central)的活跃成员,其多为农业领域专家学者,“我与他们说了这个事情,无一例外开始都觉得吃惊,一经了解之后觉得很是钦佩”,他回忆,“他们说,你必须加入。海亮做农业食品全产业的4个目的也极大的震撼了我。”

 

改变看法的不止是张兴平,还有负责全程信息溯源系统搭建的丘立涛。丘立涛当时在一家知名软件公司已从业多年,经验丰富,加盟海亮之前,他直言不讳地对冯说,目前的追溯系统,能够做到真正全程溯源的,几乎为零。

 

冯海良也承认农业的巨大挑战性,他称为“前无古人”。这位54岁的民企掌门人,尽管营商多年,依然奉行古老的商业伦理,将诚信视为无上法则,而“这恰恰是农业问题的症结所在,也是明康汇与其他农业的区别所在。”

 

 

起端

 

从构想到起步,这个很像是海亮产业版图里一个新的翻版故事—海亮教育从一个“起念到决定,并付诸行动,只花了一天时间”。而完成一个农业全产业链条的基础布局,海亮也只用了三年时间。

 

三年之后,包括生态种养殖农场、食品安全管理及环保措施、行业领先的食品安全系统,供应链控制能力和一流的质量检测中心、完善的产品信息追踪能力,24小时实时监控的冷链物流系统均已建成在案。

 

冯理当为这个速度感到自豪。人才的到位速度也同样惊人。尽管冯海良本人常年身居店口,但他却拥有了一支颇为国际化的团队,这串光彩熠熠的名单上,包括了像张兴平一样的来自先正达等这样国际农业巨头的专家们。

 

生态农业集团总裁汪鸣则将明康汇的三年称之为一场战役,“艰苦与紧张程度并不亚于一场战役”。海亮墙壁上贴着倒计时,按天数计算,参与者们争分夺秒。

 

海亮的投产资金全部来自于自有。2008年之后,海亮稳健的财务政策使其获益良多,从他们下属的上市公司的业绩来看,亦是同样如此,2013年,海亮股份的业绩超过同行业六家上市公司同期业绩总和,整个海亮集团的营业收入为1003亿元,2014年,整个海亮集团的营业收入预计超1200亿元。从种种财务数据来来看,海亮确实不虞资金。

 

“对于我们来说,钱不是问题,问题是怎么花钱”,海亮的负债率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,冯海良认为,“这说明我们尚未充分利用好债务杠杆。”

 

那么,为什么是农业?

 

在决定上线农业板块之前,海亮董事局内成员几乎都投了反对票。理由是,风险高,利润低,而且周期长。一个简单的纰漏就可能让整个企业暴身于巨大的风险敞口,相当于“在刀尖上要效益”。

 

不过冯海良坚持,“越是困难,反而越有机会”,“农业是最有可能让海亮成为百年企业的板块”。

 

一个有趣的现象是,仿佛在一夕之间,中国的企业家们,忽然开始重新做起了农民。这与政策红利不无关系。第二,则是来自于品牌溢价带来的利润空间。另一个原因,则是因为情怀。

 

“做农业食品产业开始只是为了解决旗下教育集团16000多名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,但我们后来很快意识到,‘哪里能买到安全的食品’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国问。”冯海良回忆。

 

 

精细化管理

 

布局三年之后,明康汇农业已经流转成功22个农业基地,包括黑龙江、云南等地,它们成为产业链上游最为重要的构成。

 

明康汇生态农业研究院院长助理徐冉博士回忆称,“选地为最为艰难的一个过程,既要符合严苛的水气土质检验标准,又要满足现代农业规模化的需求。”整个团队在境内即走遍300多万平方公里。在位于海亮商务酒店二楼的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总部里面,一张中国地图上用红旗磁石贴满了他们的累累战绩—几乎覆盖了大半个中国。

 

海亮农业版图的真正壮观程度只有到基地才可以窥其一二。以明康汇水产养殖基地丹江口水库为例,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口,由湖北和河南两大省份进行辖管,其中河南淅川境内的72万方水面被明康汇全部收入囊中。除丹江口水库外,还有安徽女山湖、山东东平湖等水域,均被纳入海亮的农业疆域之中。

 

即便如此,受环境、耕地政策等影响,明康汇在境内寻找土地变得越来越困难,但其还在不断寻找新的优质农业基地,并已将触角伸向了澳洲,乃至美洲等地。自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2008年底放宽了对居住用房地产的外资限制后,中国对澳农业用地的投资一度增长了9倍,如建设大型畜牧农场。

 

冯是细节控。开始的时候养殖地猪场为灰色清水混凝土设计,他要求将屋顶颜色改成红色,而且“对于砌砖的厚度、高度等都做出了严格规定”。

 

冯海良将工厂精细化管理思路切入到农业,要求明康汇需遵循“更高的标准”,因此在国家禁用的38种农药和限用的20种农药上,明康汇新增加67种禁药和19种限用药,国家禁用113种兽药及其化合物的基础,明康汇新增73种,“远高于国家用药标准。”

 

(来源:证券日报-资本证券网)


推荐新闻

上一篇:【浙江日报】海亮跨界布局现代农业

下一篇:【浙江在线】三年磨一剑海亮试水全产业链生态农业

返回
诞生于1989年的海亮集团,乘改革开放之天时,借浙江先发之地利,聚勠力同心之人和,成就了一个中国民营企业从小到大、由大变强的典范。集团管理总部位于杭州市滨江区,现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家、员工2万余名,总资产超570亿元,产业布局12个国家和地区,营销网络辐射全球。2019年,集团营业收入1879亿元,综合实力位列世界企业500强第468位、中国企业500强第117位、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4位。旗下的海亮教育集团是国内首家在美国上市的基础教育集团、中国民办基础教育的标杆,海亮股份在亚洲、美洲、欧洲设有19个生产基地、是全球铜管棒加工行业的标杆和领袖级企业。